业内要闻
  • 潘建军向河南自然博物馆捐赠标本
  • 点击次数:7438 发布时间:2022-02-24

  • 2月22日,河南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潘建军将自己珍藏的赋存有燕子石的泥质灰岩制作的文房四宝一套、微型屏风和菊石标本无偿捐赠给河南自然博物馆。徐莉馆长为潘建军颁发了荣誉证书,感谢他对河南自然博物馆及自然资源科普事业的鼎力支持。

    燕子石,学名三叶虫化石,因其化石虫体形如飞燕,古人称燕子石,也叫蝙蝠石。三叶虫是一种已经灭绝的海栖节肢动物,出现于古生代寒武纪(距今约5.2年),消亡于二叠纪末期(距今约2.5亿年),先后统治海洋达3亿年左右。燕子石所指的三叶虫化石不是完整的虫体化石,而是在形成过程中只有虫体的硬体部分形成化石,这一部分化石头鞍弯曲如弓,两弓刺大于身一倍,两弓如翼而融为一体,身小如雨燕而得名。三叶虫背甲被两背沟纵为轴部,和左右对称两肋叶,故称三叶虫。自前至后可分为头、胸、尾三部分,该虫能终生阶段性脱壳,所以常见于头甲及尾甲分散保存为化石。

    在中国古代有关燕子石记录的历史悠久,据记载,宋、明、清时代即有人把玩,称之为"多福石""鸿福石"。1600年前晋代郭璞提到齐人以此石制成"识墨砚",用燕子石制砚。燕子石可精工制作成砚台、镇纸、笔架、印泥盒等文房诸宝,以及屏风等工艺装饰品。其造型古朴大方,格调清新高雅,天趣自然,随形而就。燕子石砚台为鲁砚名贵石品。即“蝙蝠石”。用燕子石制砚,明清时均有记载,称为福砚或鸿福砚,并作为贡品进贡宫廷,清乾隆《西清砚谱》收录燕子石砚数方。

    由于三叶虫主要特征明显,分布较广,因此它们非常适合被用作标准化石,地质学家可以使用它们来确定含有三叶虫岩石的年代。

    燕子石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如果不是定名模式标本,大多都属于一般性化石,产地群众很多利用含化石的石材开发建材、工艺品、生活用品等作为文化旅游产品推广以发展乡村经济。

    古生物研究室  常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