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8号,可搭乘地铁一号线在农业南路站下车,从D口出,步行即可到达。
- 可搭乘公交车G23路、B38路、K901路、G29路、S131路、G919路、B202路、158路到金水东路农业南路站下车。
点击次数:7171 发布时间:2017-11-30
化石是人们了解生命起源与演化历史的最重要的实证,也是现代社会赖以运转的化石能源和众多矿产资源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自然资源。
2017年,国际古生物协会(IPA)向全球古生物科研科普机构发起号召,将每年10月11日定为“国际化石日”,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推动公众对古生物化石和生命演化知识的了解,提升保护珍贵化石遗产的意识。
为响应首届国际化石日活动主题:“化石的未来:公众参与研究和保护我们的化石遗产”,中国古生物学会决定组织举办此次“我身边的化石”科普创作大赛,推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的重要论述,提升全民参与生命演化科学传播的热情,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
2017年10月11日上午,在宜昌举办的国际化石日中国纪念启动仪式上,作为国际化石日中国主场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中国古生物学会主办、化石网承办的“我身边的化石”科普创作大赛(下文简称‘大赛’)同期宣布启动。新华社、中新社、科技日报社等媒体对本次赛事活动也给予了广泛关注和报道。
大赛主办单位:
中国古生物学会
大赛赞助单位:
深圳天目地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大赛承办单位:
化石网(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古生物学会)
分赛区承办单位:
博物馆赛区:邀请全国相关古生物、地质或自然类博物馆承办分赛区作品征集(分赛区名单将在化石网更新发布)。
网络赛区:化石网(网址:bbs.uua.cn )以及化石网微信公众号平台。
大赛内容:
大赛围绕“我身边的化石”这一主题,由各赛区参与组织,面向全国的化石爱好者、青少年学生及普通公众征集科普创作作品,不限参赛者年龄,不限参赛作品数量,参赛作品形式自由,包括但不限于:摄影、摄像、绘画、动画、故事创作、创意设计。参加此次大赛及分赛不收取参赛者任何费用,仅接受个人参赛。
参赛与评选:
1)参赛作品必须提供至少一张自己拍摄的化石照片(需提供明确的地理位置和拍摄时间信息)作为参加“我身边的化石”科普创作的依据。照片中的化石必须是真实的、公众可以观赏到的化石(仅限公共区域化石,如位于博物馆、展览馆(会)、野外地质剖面、公园、建筑材料中的化石;不接受私人收藏化石参赛)。
2)科普作品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摄影摄像、绘画动画、故事创作和创意设计等。摄影类的作品须给予100-200字的文字说明,绘画动画创意类作品请给标题以及简要的文字说明,科普文章和化石故事类题材每篇文章字数不低于1000字,至少有一副原创图片。
4)参赛者可选择分赛区参加比赛(不接受通过不同赛区重复参赛),每个分赛区有一定数量的入围奖名额。投稿的参赛作品请留下作者的姓名,年龄,地址,电话等信息,以方便通知结果。
5)各赛区自行评选一定名额的优秀作品推荐参加全国总决赛。决赛作品将按科学性(40%)、艺术性(30%)、创意性(30%)三个角度由专家进行评选。
大赛奖品:
所有获奖者均获颁荣誉证书和相应的奖品。本次大赛预设一等奖5-10名,获得价值不低于1500元的奖品;预设二等奖10-20名,获得价值不低于800元的奖品;预设三等奖20-30名,获得价值不低于500元的奖品。所有获得分赛区推荐参加全国总决赛的作品均获决赛入围奖,预设200名(与一、二、三等奖不重复发放),获得价值不低于200元的奖品。大赛预设优秀组织奖10名,获得价值不低于500元的奖品。
所有获奖作品将在化石网、相关博物馆及公共媒体进行集中展示,优秀获奖作品还将择优组织正式出版或转化为科普衍生产品。参赛者保证其参赛作品为参赛者原创,不存在任何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侵犯他人著作权、商标权、肖像权等),并保证大赛主办方、承办方及合作方合法拥有其参赛作品使用权。
大赛颁奖仪式信息请随时关注大赛官方网站化石网(www.uua.cn)、化石网微信公众号(FossilWeb)通知。
投稿时间:
河南分赛区投稿截止时间为2017年12月28日。
参赛方式:河南分赛区设在河南省地质博物馆
地址:郑州市金水东路18号
请把作品发送至邮箱:kpyfb0371@126.com
联系人:豆敬磊 电话:0371-68108348
本次大赛相关事宜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
中国古生物学会
“我身边的化石”科普创作大赛组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