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8号,可搭乘地铁一号线在农业南路站下车,从D口出,步行即可到达。
- 可搭乘公交车G23路、B38路、K901路、G29路、S131路、G919路、B202路、158路到金水东路农业南路站下车。
点击次数:3579 发布时间:2025-02-21
近日,河南自然博物馆获赠两件珍贵古植物化石模式标本——禹州稚果化石标本。河南自然博物馆馆长徐莉为捐赠者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鑫研究团队和河南省化石爱好者雷迎港颁发了捐赠证书,感谢他们对河南省自然资源科研和科普事业的鼎力支持。
此次获赠标本发现于河南省禹州市下二叠统,保存完好,特征清晰。2025年2月,王鑫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禹州稚果:又一个被子植物现身早二叠世?》(Yuzhoua juvenilis: Another Angiosperm Seen in the Early Permian?)在国际学术期刊《生命》(Life)上发表。被子植物是现代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和早期演化一直是古生物学和植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此前西方的科学研究都认为被子植物起源于白垩纪早期,而禹州稚果的发现为研究被子植物的起源提供了新的线索,改写被子植物的演化历史。根据研究,禹州稚果有两个显著特征:被包裹的胚珠和类似花柱的结构。这两个特征在已知的裸子植物中从未发现,但在被子植物中却十分常见。这一发现表明,被子植物可能在二叠纪(约2.99亿至2.73亿年前)已经存在,这将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大大提前,挑战了传统科学界关于被子植物起源于白垩纪早期的认知。
馆长徐莉表示,这一发现是河南省古生物研究领域的又一重要成果,丰富了河南自然博物馆的收藏,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材料,也为公众了解地球生命演化历史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河南自然博物馆将继续致力于古生物化石的保护、研究和科普工作,为推动科学进步和社会教育贡献力量。